武夷山旅游新天地博客blog,武夷山优质旅游服务的保证

武夷山,风景宜人,都市人群休闲好去处,武夷山是旅游好去处,武夷山多雾,被称为“山岚”的云雾终年都有。武夷山四季都可见到云海。武夷山云海,阴晴雾雨各具风姿。

« 张纪中版和央视版《西游记》的武夷缘武夷山景区以全新面貌迎接中外游客 »

武夷山寻茶 寻到自然山水间的一段人生

        岩茶“大红袍”在如今已宛然成为了一个神话。除了天心永乐禅寺方丈救助赶考书生的民间传说,现代故事也奇异杂陈:比如毛泽东送茶给尼克松,比如解放初期解放军战士为茶树站岗……在武夷山,你可以听到关于“大红袍”的无数个传说,寻访岩茶之源的旅程似乎也因此多了几分“仙气”。
 
        纵观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没有哪个地域如福建这样,拥有这么丰富而多样的茶品种。就那么几片绿色的茶叶,被福建的能工巧匠们加工出了那么多样的茶来。当我自己第一次站在武夷山市的三姑街上、看见街边鳞次栉比的茶店的时候,不禁有种晕眩的感觉。找茶、找好茶,该从哪里开始?幸运的是,我一头扎进了天心永乐禅寺。

  史料记载,那著名的“大红袍”原来就是天心永乐禅寺的庙产,1949 年之后被国家收回,成为了国家的财产。于是我的岩茶探访之路就从天心永乐禅寺开始。天心永乐禅寺建于唐朝德宗贞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 多年的历史,建寺之初寺名叫“山心永乐庵”。佛家建寺寻址大多都选择在名山大川中特别幽静之处,天心永乐禅寺也是如此。初叫“山心”,就是因为寺庙所在之处是武夷山核心区域。

  中国文学史上许多大家都在诗文中写过武夷茶,例如大诗人袁枚就写了《品茶》一文,赞武夷茶及茶艺,文章写完又感觉意犹未尽,再写一首《试茗》长诗,诗中写道:“云此茶种石缝生,金蕾珠蘖殊其名。雨淋日炙俱不到,几茎仙草含虚清。” 这首诗准确描述了武夷岩茶的生长环境是“石缝生”,太阳晒不着雨也淋不着,而且都是独特的茗枞。

  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几乎峰峰有寺,岩岩皆茶。天心永乐禅寺独特的禅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说中被誉为武夷岩茶四大茗枞中的“大红袍”和“水金龟”都源自于天心永乐禅寺。生长在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大红袍”以嫩叶呈紫红色而出名,为什么叫“大红袍”?说法很多。

  一说与明朝大将胡潆有关:明朝永乐十七年(1419 年),大将胡潆奉明成祖之命抵达武夷山,借寻访张三丰之名寻找建文帝的踪迹,而在天心寺,胡潆被寺里的茶香所吸引,住留了一个多月,回京后将天心禅茶进贡皇上。品了天心禅茶后,明成祖十分欣喜,于是正式诏封天心禅茶为“大红袍”,同时敕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

  从此,茶由寺出,寺以茶荣。传说其二说的是在洪武十八年(1385 年),一个叫丁显的举子由闽江上溯进京赶考,在路上中暑,到天心寺休息,天心寺僧人见他被风寒侵袭,就将禅茶熬了一大碗给丁举子喝下去,以茶入药丁举子发了一身大汗就痊愈了。他离开天心寺北上时发愿如果能够高中一定回来答谢天心寺,结果他真的考中了状元。为报佛恩,丁状元以红袍披在了那几棵茶树上,于是才有了
“大红袍”的名字。

  武夷岩茶有“正岩”、“半岩”和“洲茶”的区别。所谓“正岩”,应该是产自武夷山中心区域“三坑两涧”的茶,“三坑两涧”是指倒水坑、牛栏坑、惠苑坑以及流香涧和悟源涧,在这些地方的茶园土壤都是“烂石”,由这样的烂石养出来的茶叫“正岩茶”;而所谓“半岩茶”是指整个武夷山区域内同样土质里生长的茶,它有部分的烂石,但是没有武夷山中心区域那样纯粹;“洲茶”准确是指溪河边沙洲上出产的茶,后来扩大为武夷山中心区域之外的茶园茶,当然“洲茶”是没有所谓岩韵的了。

  岩韵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只有常年喝正岩茶的人才能够体会,但是难以表述。曾经有喝茶的朋友说岩韵就是“太阳晒在岩壁上”的味道,但是许多人不能苟同。也询问过许多茶人,甚至是茶人中的大家,也没有谁可以准确地描述出来它的含义,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我没有走公路,而是沿石阶亦步亦趋走进了天心永乐禅寺,迎面是雄伟崭新的大殿,问过了僧人,就朝竹林里面古老的殿堂找去。石阶旁,一块不大的石头立在草坪上,走近了去看,一句偈语“千言与万语不如吃茶去”投入眼帘。传说这句偈语源自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代著名佛教界诗人赵朴初先生,1990 年10 月,赵朴初先生以84 岁的高龄游览武夷山,他对武夷岩茶赞颂有加,题诗二首,在《御茶园饮茶》一诗中写道:“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年偈,不如吃茶去。”

  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天心禅茶还是台湾名茶冻顶乌龙的鼻祖。清咸丰五年(1855 年),台南人林凤池到闽考试,中举后,乘兴游览武夷山。林凤池对武夷岩茶钦羡不已,向天心永乐禅寺老方丈表达了想引种武夷茶的愿望。老方丈便赠送武夷“青山乌龙茶”种苗三十六株,并嘱咐:“此为武夷乌龙茶佳种,希细心培育,如能分栽广植,则子孙享用不尽。”林凤池携苗而归后引种成功,成为今日著名的台湾冻顶名茶。

  2006 年,武夷山市政府决定对“大红袍”母树进行停采养护,而此时,“大红袍”早已进入了规模化生产。如今人们喝到的“大红袍”,既保存了母树的那种岩骨花香,又融进了新一代茶人们在制作工艺上的传承与创新,甚至连冲饮的方式都成为了武夷山茶道文化里精彩的一笔。

  武夷山寻茶,最终寻到的却是自然山水间的一段人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留言

最近发表

Powered By www.cm513ts.com

Copyright 2006-2010 cm513ts.com 武夷山欢迎您!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