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旅游新天地博客blog,武夷山优质旅游服务的保证

武夷山,风景宜人,都市人群休闲好去处,武夷山是旅游好去处,武夷山多雾,被称为“山岚”的云雾终年都有。武夷山四季都可见到云海。武夷山云海,阴晴雾雨各具风姿。

« 《倾国倾城》总导演到我市考察武夷山岩茶鉴赏 »

朱德与武夷山的一段兰花缘

   朱德委员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他的一生是戎马生涯的一生,也是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的一生。在战争年代,朱德带领部队转战于深山老林中时都不忘采集兰花,并把它们种在各种简易的便于携带的盆具中;在和平年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与他相伴的也是兰花。兰花是国香,朱德是兰花迷,对兰花可谓一往情深,因此朱德还被他身边的许多同志称为“香帅”。

    朱德委员长与武夷山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兰花缘。

    1962年3月13日至16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朱德到武夷山视察。当时,朱德委员长是在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以后来武夷山视察的。1960年到1962年期间,我国正处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时候,台湾当局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企图反攻大陆,沿海战事频繁,不断有武装特务窜犯福建内陆,战备形势非常紧张。这次视察,朱德对负责接待他的同志说,第一,来看看战备准备工作;第二,来看看闽北革命老区建设;第三,来看看武夷风光。
 
    在武夷山期间,朱德听取了战备汇报,当听到介绍到战时上级指挥部和部队进驻武夷山疏散地分布在老虎洞、桃源洞、水帘洞、白云洞的时候,他要求到这些地方去看看。在召开的老区工作座谈会上,朱德委员长讲述了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井冈山到闽西赣南建立革命根据地等历史,又讲了红军在武夷山脉和闽北地区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他在谈到经济建设时指出:“武夷山地区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地,气候也好。自然资源丰富,有木材,有竹子,有茶叶。要注意发展竹、木、茶,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手工业生产,组织销售和收购。要允许种菜地和开小片荒山,使农民能够安居乐业。要实行等价交换,不要侵占农民利益,增加老区人民收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总之,要让农民富裕起来。”

    朱德委员长喜爱兰花,他每到一地视察,都不忘访兰、赏兰、咏兰。1988年我国发行的特种邮票《中国兰花》上,印着的就是朱德委员长写的一首咏兰诗。朱德共写有60多首的兰花诗。

    据记载,朱德委员长非常喜欢武夷山的兰花。朱德在武夷山视察期间,曾前往桃源洞、水帘洞、留香涧等景点参观,他对武夷山上的兰花是留连忘返,并对时任负责接待工作的福州军区后勤部干部疗养院政委刘瑞堂说:“武夷山留香涧的兰花闻名中外。我在北京家里种了许多兰花,应属福建的兰花最佳,而武夷山留香涧产的建兰更好,建兰的品种很多,如‘风兰’就是珍品。”朱德不仅喜爱兰花,他还认识到兰花的经济价值,并把兰花提升到了文明的高度。朱德曾说:“兰花不是一般的花,而是我国古老的文化之一,应该保存下来,为美化环境,出口创汇,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朱德委员长还说:“一个国家文明不文明,要从各方面看。物质生活丰富了,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好的摆设,也是文明的一个方面。如果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时的文明就更可观了”。在武夷山,朱德就说:“1961年2月初来福州时,专门去参观过福州西湖公园的兰花圃,看过武夷山产的建兰。我向省里要求广为采集留香涧的兰花,大量培植,可以出口,参加国际文化交流。”而陪伴着朱德委员长一同前来武夷山的康克清接着说:“老头子最喜欢兰花,希望能到留香涧采集一些建兰,充实我家的兰花圃,还可以送给中央的一些老同志。” 当时,刘瑞堂政委很有信心地回答说:“武夷山哪里有兰花我最熟悉。我马上组织大家到留香涧等地去挖,一定使首长满意”。

    据当时的随行记者刘云刚回忆:“朱德委员长临走前,我们共采集了上百株兰花,几乎建兰的所有品种都有,有开白花的、紫花的、黄花的……我们用稻草把这些兰花扎好,便于保护和携带”。朱德委员长看到这么多兰花,高兴地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我当时把自己种的“风兰”、“素心兰”、“四季兰”等4盆名种兰花也赠送给了朱德委员长”。

    据了解,朱德委员长不仅喜欢武夷山的兰花,还喜欢武夷岩茶和武夷“罗汉竹”。朱德委员长刚入住,刘瑞堂就送去武夷岩茶,品种有“水仙”、“肉桂”和“奇种”等。崇安县委特地给朱德送来约半斤“大红袍”。刘政委用茶具和山泉为朱德冲泡两壶。一壶为“水仙”,一壶为“肉桂”,请他品尝。他闻了闻说:“好香、好香。”他又看了看说:“‘水仙’是杏黄色,‘肉桂’是金黄色。”品完茶,朱德说:“武夷岩茶同铁观音和龙井相比,毫不逊色。”他对江西、福建来的地方领导同志说:“武夷山种茶叶很有前途,山上的空地很多,资源很丰富,要开发利用,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要动员农民上山种茶,发展手工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出口赚取外汇。武夷水仙产量高,要大力推广种植呀。”

    朱德还喜欢武夷山产的“罗汉竹”。他手中用的拐杖就是用“罗汉竹”加工制作的,很精美,上有雕刻图案和文字。刘瑞堂还派人到“一线天”等地去采,采回了十几棵“罗汉竹”和“方竹”,送给朱德。武夷公社(现为武夷街道办事处)也采集了十几棵“罗汉竹”派人送来。朱德很高兴,说回去可以作为礼品送给老战友了。

    在武夷山期间,朱德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武夷山美丽的景色。6月14日,朱德不顾76岁的高龄,登上了“将军楼”的最高处,俯视五曲全景,满怀豪情地说:“武夷山真是个好地方,真漂亮,真美丽。这里最适合广大群众游玩观赏,最适宜广大干部专家疗养。你们要保护好武夷山资源,千万不能破坏。”

    朱德种兰、养兰并不是孤芳自赏,他常常趁视察、疗养之机,携带名种兰花,送给各省市的园林部门,供他们繁殖、推广或展览,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他把“井冈山”赠与上海龙华花圃(今上海植物园),把“武夷兰”赠给上海龙华花圃和武汉东湖花园,他还把自己种植的名兰“绿云点珠”、“玉枕大贡”、“银边大贡”等赠与成都草堂兰圃、广州兰圃、杭州花圃、苏州拙政园花圃。在文革期间,朱德委员长遭受到了迫害,他一生收集的几千盆兰花也被当着资本主义的“毒草”受到了牵连。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兰花,他把钟爱的兰花全部送给了北京中山公园。受到了迫害,没有了兰花,但朱德委员长并没有意志消沉下去,兰花那种清香、坚韧、质朴、高洁,乐观的精神,那种“不以无人而不芳”,“不为清寒而萎琐”的品格正如朱德委员长身上那高尚的品德,这在朱德的咏兰诗中得到了体现。
《咏兰》一:
幽兰吐秀乔木下,
仍自盘根众草傍;
纵使无人见欣赏,
依然得地自含芳。

《咏兰》二:
    东方解冻发新芽
芳蕊迎春见物华。
    浅淡梳妆原国色,
清芳谁得胜兰花。
    朱德委员长回到北京后,在许多的场合都讲到了武夷山兰花。今天,朱德委员长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朱德委员长的兰花情和在武夷山留下的美好的短暂的画面,将永远记忆在武夷山人民的心中。(王联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留言

最近发表

Powered By www.cm513ts.com

Copyright 2006-2010 cm513ts.com 武夷山欢迎您!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