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这种烹调方法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韩诗外传》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在鼎四周,将牛羊肉等方入鼎中煮熟分食,这就是火锅的雏形。
宋朝的火锅,已有了较为详细记载。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拔霞供”一事,既他游武夷山,访师道,在雪地里得一兔子,无厨师烹饪,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浸油)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后汤响一杯后,各分以著,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从吃法上看,已类似现在的“涮肉火锅”。
直到明清时期,火锅才真正兴盛起来,清代著名诗人、烹饪理论家袁枚的《随园食单》已有众多火锅种类及锅具方面的记载。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530桌宫廷火锅宴,其盛况载于《清代档案史料从 编 》。1796年,清嘉庆皇帝 登 基时,曾摆“千叟宴”,所用火锅达1550个,其规模堪称登峰造极,令人惊叹!
而真正意义上的火锅,则起源于重庆长江沿岸,初为船工所用。后经历代火锅人不断钻研改进,终登上大雅之堂,并成为重庆一张亮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