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旅游新天地  
 
  当前位置:武夷山旅游新天地首页>>旅游新闻>>武夷山努力构建防灾减灾体系

零伤亡的背后
----武夷山努力构建极具生命力的防灾减灾体系


 


    8月中旬,记者在武夷山市国土、防汛、消防、林业等部门采访时,看到这样一组数据:
    从2000年开始,武夷山市有近100栋房屋因地质灾害被毁,但却没有一例人员伤亡。
    从2003年开始的持续干旱,武夷山市发生森林火灾19起,受害面积3101.4亩,仍没有一例人员伤亡。
    今年的6.19洪灾,武夷山市最大过程雨量达498,有不少村子被洪水围困,也没有发生一例人员伤亡,其实,自“98洪灾”后,武夷山就没有发生一起因洪灾带来的伤亡事故。
    武夷山有宾馆、酒店300多家,近年来,不仅发生的火灾起数少,更别说人员伤亡了。
    百姓们说,这是武夷山市委、政府以人为本带来的;武夷山市市长胡书仁说,这得益于武夷山市构建起一个极具生命力的防灾减灾体系。
 

建立互动网络

    今年6月19日凌晨6时,星村镇黄村村的毛家洲自然村被洪水围困,64名村民急需转移。不到十分钟,以大峡谷漂流水手为主的村应急小分队员们就赶到现场,迅速将村民安全转移出来。而此时出村的道路已断,外来的支援根本进不来。
    6月22日上午8时许,在黎前村兰家自然村,一阵急促的锣声,提醒人们有地质灾害出现。村民李首文家的后门已被下滑的山体堵住,泥水和着雨水往他家厨房流。不一会,一片宽30多米、高近80米的山坡开始下滑,直接威胁着这里20多户人家的安全。十五分钟内,村应急小分队队员全部赶到,忙着抢救财物,转移人员。随后,镇里的应急队伍也赶到,砍毛竹的砍毛竹,铺塑料膜的铺塑料膜,移电杆的移电杆,疏散群众的疏散群众,使10多万方的塌方土没有伤及到一名群众。
    在今年6.19洪灾中,闽赣交通要道101省道洋庄段发生大小10多处塌方,塌方量达2万多方。险情一发生,市级抢险队伍迅速赶赴现场,仅用不到4个小时就将道路疏通,确保了进出武夷山旅客的通行安全顺畅。
    这只是武夷山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发挥作用的几个小例子。村民李首文说,在农村无论发生什么灾害,总有一支队伍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受危害群众身边,这些队伍让百姓有了安全感。
    据悉,在武夷山,从市到乡镇到村,已有这样的队伍近200支,人员近5000人,他们担负着全市乡镇、村、农茶场的防汛、抗旱、抢险、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形成了互动联动、上下协作的防灾救灾网络。
    为布好这个网络,武夷山将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每年都针对不同灾害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成立相应的指挥部,总指挥均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担任,实行首长负责制,有30多个单位部门被列为指挥部成员,各自担负重要职责;同时,市里与各乡镇、部门签订责任状,要求在灾害发生时,第一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在国土、防汛等部门记者看到,市里有一支500多人的抢险应急队伍,各乡镇则有一支100人的抢险队伍,而每个村都有一支20人左右的抢险队伍,全市每年花在建设队伍上的资金都在100万元以上,纵向形成上下互动,横向形成相互帮救,从而实现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星村镇黄村村黄正中主任回忆道,去年底,发生在他们村的一场森林火灾,就是因为有周边村,包括景区上游2个保护中队扑火队员的相帮,才使刚燃起的大火被及时扑灭。
 

防灾舍得投入

    防灾减灾网络建好了,队伍有了,武夷山市还舍得在防灾减灾基础工作和基本建设上投入。
    武夷山市国土局副局长、地矿工程师祝树菇,1992年就到矿管这个岗位工作。他清楚记得,在98年重大洪灾中,武夷山有60多处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崩塌,造成死亡2人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2760万元,间接损失5000多万元。学地质的他,当时深感痛心,之后,在市里给资金、给人员的支持下,他下决心用三年的时间摸清全市凡有可能影响到群众生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点。那时,只要一有空,他就带着科室人员下村进山走山路,这其中的艰辛他已淡忘,但他真的在2000年基本摸清并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武夷山市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在随后的两年,他不断细化、更新。2002年,武夷山市向国土资源部申请《武夷山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投入25万元又请来省地质区调队开展武夷山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对“初步方案”进行再落实,再确认,再补充,形成了如今完整的规划预案。祝树菇告诉记者,今年,武夷山有69个地质灾害点,有400多栋房屋2200多名群众受影响,因此,汛期哪些地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他们都十分清楚。也正因为有了详细、可操作性的预案,5年来,武夷山没有出现一例因地质灾害伤亡的事故。
    新丰街道洋墩自然村和兴田镇大渚村都是地质灾害的频发村,大渚村98年受灾较重,当年搬迁了10多户,但灾害隐患一直存在,今年的6.19灾害隐患更加明显;对洋墩村武夷山市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试图通过改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但仍不断有地质灾害出现。为确保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武夷山市决定投入400多万元,用2年时间,将两个村受影响的115户村民搬离灾害点。洋墩村首批搬迁52户,村民王盛桂是首批受益者,8月15日,记者在采访时,他高兴地说,自己已选好地块,本月底或下月初就可开工建房了,政府为我们农民办了大好事。据悉,今年两个村85户村民春节前可全部搬进新房。而全市今年将搬迁300多人。
    武夷山有大小水利设施1800多处,市水利局局长金烽说,从2003年开始的干旱暴露了水利设施的陈旧,现在市里每年都投入100多万元对小水利进行修复。东溪水库是全省8座、也是闽北唯一的大型水库,自1986年建成后,起到了很好的调峰、错峰的科学调度作用,大大提高城区防洪能力。但由于城区几乎没有防洪堤,一遇到10年、20年一遇的洪灾,洪水仍会进入城区,为此,从2001年开始,武夷山又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城防工程,其中度假区5?3公里,确保了机场、度假区、市区的安全。今年,武夷山已完成18座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同时还建起了“防汛视频系统”。2004年1月开工建设的国债项目,东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今年10月也将完成,届时将进一步提高武夷山的防洪标准。
    据悉,三年来,武夷山投入在防灾减灾体系上的建设资金已超过1亿元,修建防洪堤15公里,从地质灾害点转移群众900多人。也正因为武夷山把防灾减灾工作行在前,才真正保护了百姓的安危。
 

探寻长效机制

    防灾减灾不是一项短期工程,一抓就有效应,而需要长期、持之以恒抓好。如何才能建立一个长效的防灾减灾机制呢?武夷山探索出一条结合自身特点的路子,即群众参与,政府引导。
    群众参与,就是让百姓成为“体系”中的主人,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8月12日,记者在星村镇前兰村株林头农民周如盛的家门上看到这样一张“明白卡”:户主,周如盛;家庭人数,6人;房屋类别,土木;灾害类型,滑坡;灾害规模,小型;灾害体与本住户位置关系,位于滑坡体正下方;灾害诱因,长时间暴雨及坡脚开挖;本住户注意事项,在滑坡体裂缝两侧相距约1米处埋桩,桩上固定位置系松紧带,定期测量松紧带长度,长度出现变化加密观测,及时上报,发现裂缝长度快速扩大,敲锣通知受灾户撤离,并组织家人向南、向北方向顺小路撤离。“明白卡”中还公布了监测人、预警信号发布人的名单、电话号码,预警信号,撤离路线等等。明白卡上,户主周如盛已签上了名字。周如盛告诉记者, “地质灾害明白卡”是市国土部门贴的,有了这张明白卡,一方面我们知道地质灾害是什么样的,一方面知道临灾时如何跑,明白卡贴在村民家门上,强化了老百姓的认知度。
     难怪祝树菇说,这个网络反映十分灵敏,一有状况,群众马上就会按照明白卡上提供的电话向外发布信息,也正因为有群众的参与,才使得武夷山防灾减灾体系有旺盛的生命力。前不久,发生在上梅乡荷墩村岭下自然村的公路滑体,滑坡量达10多万方,村民看到后马上向明白卡上的监测员汇报,监测员又迅速向乡里、市里反映,市、乡、村三级迅速采取积极措施,使很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灾害被化解了,因为当时在滑体下方不远处还有民房和耕作的农民。
     今年5月30日,兴田镇仙店村35位农民自发成立了护林防火协会,这是武夷山市第一个村级护林防火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方式进行操作。这样,曾经因为山林分到农民手中,遇到山林火灾,不是自己的林子村民就不上山扑火的现象不存在了,大家相互帮衬,既构建了一个和谐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又能减少损失。市里、乡镇则对他们进行扑火知识培训,进行规范指导,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有险情时,三级队伍随时上阵;平日里,群众成为防灾减灾体系中的主力军,随时报告信息,剪灭苗头,掌握隐患变化情况,这样,使得武夷山的防灾减灾体系能够长效发挥作用,从而实现零伤亡。

 


信息来源---武夷山新闻中心  金文莲
 



   
     

[关于我们]   [服务指南]   [网站广告]   [本站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 武夷山旅游新天地 旅游产品由武夷山大自然旅行社有限公司提供 许可证号 L-FJ50053
本网站所引用相关图文,如有牵涉到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进行删改
电话:0599-5231338(总机  24小时客服务热线)   传真:0599-5231337
本网站法律服务由福建红袍律师事物所彭俊仁律师提供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国家旅游度假区红袍步行街崇义园C301室  邮编:35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