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旅游新天地  
 
  当前位置:武夷山旅游新天地首页>>旅游新闻>>闽北革命根据地货币

 

闽北革命根据地货币



  
    闽北是福建革命策源地之一,它以崇安县(现武夷山市)为中心,地跨闽浙赣三省,曾经一度成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在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闽北苏维埃政府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稳定与发展根据地的经济、支援革命战争,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着手建立银行,发行货币。

    闽北革命根据地货币的产生是闽北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的综合体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各项胜利成果之一,它是现行人民币的母体之一,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2007年7月底,本报记者深入闽北多个革命老区采访,踏寻革命根据地货币在闽北革命史上留下的光辉一页。

货币印铸与发行的背景

   “1931年冬至1933年秋是闽北革命根据地的鼎盛时期。1931年4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第二次入闽,打了11仗,仗仗皆捷,粉碎了敌人对闽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6月,闽北红军独立团转战岚谷、浦城等地,攻克18个村后,又攻取建阳的洄潭,在黄坑歼灭敌刘和鼎部,开辟了邵光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闽北分区机关迁入崇安县城,敌人对闽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宣告破产。其间,闽北革命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包括有崇安、建阳、浦城、邵武、广丰、铅山、上饶等县,管辖的人口达30万。这是闽北革命根据地进入一个巩固与发展的新时期。”崇安县党史研究文论选记载,由于武装斗争的胜利,使党组织与红包政权的建设得到巩固与发展。1931年1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分区革命委员会在崇安坑口成立;4月,召开了中共闽北分区第一次代表大会;7月与12月,先后召开了闽北分区第一、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与加强了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使闽北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与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保证财政军需的需要,保护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利益,需要建立银行,发行货币,以便调剂金融,统一金融管理。”武夷山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温振锦向我们介绍了闽北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的大背景。

    温振锦,武夷山市老年大学校长,原武夷山市党史研究室主任,多年来一直对闽北革命根据地货币有着深刻的研究,并编撰出版了《闽北革命根据地货币》一书。

    “由于当时闽北革命根据地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尚未打通联系,闽北分区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也需要建立自己的金融机构;加上闽化革命根据地是个盛产茶叶、竹木、纸张等物品的富饶山区,有建立银行、发行货币的经济基础。为此闽北分区委报经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批准,于1931处冬建立了赣东北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武夷山党史研究室主任罗永胜介绍说,银行最早的工作人员只有7个,主要任务是发展贸易,发行纸币,统一金融管理,供给红军给养,支持财政经济工作的开展等。

    据了解,闽北分行独立地开展金融活动,只在业务上接受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的指导。它的第一任行长是徐福元,邓文才、林汉卿、夏兴、查瑞旺、元金山、徐罗福等也先后担任过该行行长,行址设在崇安县大安街(今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

银行券(即纸币)的印制

    7月19日下午,在革命老区大安村,记者采访了村里的老支书暨功明,因为父亲是老红军,加上自己在担任村支书时一起帮助党史研究人员收集相关资料,暨功明在得知我们此行的目的后,便向来访的记者详细讲述了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故事。

    “闽北分行于1931年下半年开始,由石印厂印制钞票(银币券),厂址就在我们大安的下东坑自然村,后来,大概一年后便搬到了磨石坑与铅印厂合并。”暨功明说,据他父亲及上辈介绍,印票子的机器是缴来的,共有两部,一部是崇安缴来的,另一部是浦城缴来的。石印版共有8块。印钞票的纸张一部分是从白区(河口、福州)进口的,一部分是崇安黄连坑造纸厂制造的。一年印一次,一块版由3个工人操作,一块石版要印2万张(块)钞票。6个人印钞票,一个人专门裁纸。

    据了解,当时发行的货币面额有一角、二角、五角、一元的4种。一元票正面有红五角星,中间是镰刀与锤子的图案,底是黄包的,边缘花边是棕色或黑色的两种,上端印有“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13个字,下端是编号号码;背面右边是“凭票即兑”的说明,左边是“银圆壹圆”与正副行长的名字,并盖有“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的方章以及“公历1932年1月印”的字样……在位于大安村的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珍藏在馆内的部分纸币。

银币(银元或花边)的铸造

    “为了便于群众兑换闽北分行发行的银币券(纸币),便于向白区购买革命根据地所必需的物资,根据地急需铸造银币。”据武夷山市党史资料记载,1932年9月,徐福元派人到竹鸡垅把巫亚妹、谢长中等7人调到崇安大南坑(今大安村大南坑自然村),办起了铸币厂(花边厂),10多人参与了铸币厂的日常工作。

    温振锦介绍说,当时的铸造工具全部是由杜潭搬来的,印模是纯钢的,1933年元月开始铸造。制作工序分为熔银(拉炉)、挫边(将熔好的银饼挫光)、冲压(把挫光的银饼放在石碓里冲压)。

    温振锦告诉我们,当时银币厂铸造的银币有小人头(即孙中山头像的银币)、大从头(即袁世凯头像的银币)、龙番和两种红洋(即在革命根据地使用的一元银币)。铸造银币(元)的银料来源有没收地主豪绅的银器、银饰、银锭;省苏维埃财政部把银饰、器皿熔化为银块,运交闽北造币厂铸造银元;收兑旧银等。

    “当时一天可造100~200块银元,最高月产量达4000多块,1934年12月,由于敌人进攻崇安,闽北进入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造币厂向江西转移,但铸造的风箱与石碓留了下来,现均保存在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内。”温振锦介绍说,之前,由于银币没有实物留存,上海铸币厂等单位一直不肯承认我们革命根据地的这一段铸币历史,从1988年开始,通过大量的征集、精心的研究和缜密的考证,闽北革命根据地造币厂铸造的“红洋”得到认定,澄清了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这真是我们研究革命货币史上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提起这项研究成果,温振锦感慨万千。

敌军进攻 银行转移

    1932年,赣东北省改为闽浙赣省,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于次年改为闽赣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1933年4月,中央决定将闽北分区划归闽赣省领导,闽北分行即在闽赣省的财政经济方针政策的引导下执行其金融任务。1934年11月,闽北分行印币的银元券的面额有一角、一元券两种。其票面设计除正面上端印有“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13个字、五角星中的镰锤图案是在白底的圆圈中、“壹圆”是黑体字外,其余设计均与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所印制的一角、二角、一元券是一样的。

    武夷山市党史研究室主任罗永胜介绍说,闽北分行还于1932年3月印发了票面为50元和100元的兑换票,1934年10月红军北上抗日后,由于敌军进攻闽北革命根据地,闽北分区党政机关于1935年1月撤出大安,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的银币券停止印制发行。“印好未交银行的纸票也由石印厂全部烧毁。”

    关于这些纸币和银币的最终去处,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为了不让银币落入敌人的口袋,红军转移前,命令死囚们将金条、银币等挑到离大安10公里外的大安源毛竹山上埋藏,据说整整埋藏了18担的“宝藏”在大安源的毛竹山里,但谁也不知道具体埋在了什么地方,因为这些死囚回来后就全部被枪毙了。

    暨功明还告诉我们,从解放初期至今,当地就陆续有人上山寻找“宝藏”,但所有人都一无所获。

根据地货币发行的作用

   “闽北革命根据地货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闽北革命根据地人民取得政治。军事、经济斗争胜利的产物,又是根据地人民具有较高的印刷、铸造货币技术水平的体现,它对支持革命战争、巩固红色政权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崇安县党史研究文论选》这样评价根据地货币。

    温振锦在所著的《闽北革命根据地货币》中,对闽北分区银行的作用作了如下的阐述:“闽北分行在前后4年多的时间里,为支持革命战争、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金融事业、促进生产和贸易的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其货币的印铸发行工作,在我国货币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信息来源-武夷山新闻中心 杨忠烨 陈景军 熊慎端



   
     

[关于我们]   [服务指南]   [网站广告]   [本站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 武夷山旅游新天地 旅游产品由武夷山大自然旅行社有限公司提供 许可证号 L-FJ50053
本网站所引用相关图文,如有牵涉到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进行删改
电话:0599-5231338(总机 24小时客服热线) 传真:0599-5231337
本网站法律服务由福建红袍律师事物所彭俊仁律师提供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国家旅游度假区红袍步行街崇义园C301室  邮编:35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