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旅游新天地  
 
  当前位置:武夷山旅游新天地首页>>旅游新闻>>而今迈步从头越

而今迈步从头越



    枪声激越,星火燎原。岁月激荡,红旗飘扬。

  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武夷山下,九曲溪畔,人们生产,人们收获,人们识字,人们唱歌,人们笑逐颜开。天上是艳阳高照,地上是绿水新池。当时全国一片白色恐怖,武夷山下却是红色的地方。此时的武夷山(原崇安县),已建立了劳苦大众们自己的政权——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其中的1933年5月至1934年5月还直接隶属中央苏区。1930年开始,武夷山人民抗租抗税,分田分地,14万人口分到了40万亩的土地,人们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迎来了武夷山历史上粮食生产的第一个丰收年。1933年中央苏区时期,全县粮食总产量又比上年增长了3成,被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授予“粮食增产先进县”荣誉称号。

  毛泽东同志曾经大笔一挥:“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近八十年后,2009年5月4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式确认武夷山为中央苏区县。这是一块沉甸甸的金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厚重的现实意义,既进一步证明了武夷山市在中国革命史中上的重要地位,足以告慰无数长眠于地下的革命先烈,也必将更好地激励今天的人们继承先烈遗愿,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火热的建设和生活,并积极争取中央、省对武夷山“原中央苏区县”的政策和项目扶持,以此更好地推动武夷山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而今迈步从头越。武夷山市被确认为中央苏区,武夷山人将永远缅怀为这块土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也不会忘记为申报成功多方筹划,积极奔走,立下汗马功劳的有功人员!

苏区岁月:“红旗不倒”的赞誉

  根据崇安苏区的历史地位与条件,武夷山符合“中央苏区县”条件。武夷山“中央苏区县”的历史地位毋庸质疑。

  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和福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1933年3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至长征以前,中央苏区发展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共设有60个行政县,其中闽赣省16个县。中央苏区总人口为435万,总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1930年5月,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就正式创建。这是闽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并成为闽北苏区中心,闽北苏区党政军机关就设在崇安县境内。全县共辖18个区苏维埃政府和234个乡(村)苏维埃政权。崇安苏区先后隶属闽北特委、赣东北特委、赣东北省、闽浙赣省。1933年5月,划归中央苏区新成立的闽赣省。自此崇安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持续到1934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前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崇安境内的根据地遍及所有乡镇和449个基点村,先后有1.2万余名青壮年参加红军游击队,被定为革命烈士的近4000人。

  苏区时期,崇安人民分到了土地,选出了自己信任的苏维埃干部,生活越过越好。然而,国民党反动派们极其仇视劳苦大众们建立的红色政权,对苏维埃政府和人民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屠杀。在苏维埃时期,全县人口14.4万,到解放前夕仅剩6.9万,锐减的7.5万人半数为国民党杀害,其余被饿死、抓壮丁和背井离乡,全县被毁灭的村庄达549个,民房8.44万间,1.19万户人家成了绝户。武夷山是一块被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崇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在全国革命老区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

  衡量一个苏区县是否在中央苏区范围,要具有特定的时间和面积等条件,其中时间必需达到半年以上,面积必需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就“时间”而言,崇安苏区进入中央苏区闽赣省范围的时间,始于1933年5月,止于1934年5月,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隶属中央苏区闽赣省范围的时间达到13个月,符合时间条件。崇安苏区是全闽北进入中央苏区范围最大时间最长的一个县。就“面积”而言,崇安苏区进入中央苏区闽赣省范围的面积达到百分百,是闽北进入中央苏区闽赣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县,还延伸到江西上饶、铅山、广丰及福建浦城边界的部分地区。而且崇安苏区对中央苏区的贡献也为闽北进入闽赣省11个县之最。 1933年7月,以崇安苏区红军为基础组建的闽北红军独立师1800多人,奉命调往江西黎川编入由闽赣省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七军团二十师五十八团,至此以崇安苏区红军为基础组建的闽北红军正式进入中央苏区红军序列。在此期间,崇安苏区响应闽赣省创造黎川团的号召,用最短的时间创造一个“崇安营”,为闽赣省扩大近400人的红军营。1933年5月至11月,崇安苏区为闽赣省完成税款300万元,租款74万元,向土豪借款23万元,认购公债10万元。慰劳中央苏区红军鞋1332双,草鞋5395双,小菜2601担,大米100担。闽北为中央互济会筹集谷子1300石,崇安苏区完成590石,占闽北任务45%。闽北为中央红军借稻谷1.5万担任务,崇安苏区完成700担,占闽北任务35%。从崇安红军编入中央红军序列、崇安苏区为中央苏区筹款和物资的史实表明,崇安当时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北苏区建立苏维埃政权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地域最广、牺牲最多、贡献最大的一个苏区。

六上北京:权威专家首肯武夷山

  2009年早春的一天,北京城依然银装素裹,春寒料峭。在暖气融融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迎来了几位武夷山客人。他们是中共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书记郭跃进,武夷山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官少华和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罗永胜等人。在武夷山市“申报苏区”工作的关键时刻,郭跃进一行来到北京,表达武夷山老区人民对确认“原中央苏区县”的强烈愿望。尽管郭跃进书记是发着39度高烧来的,但却马不停蹄拜访了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办公厅主任陈永录,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霍海丹、副主任李蓉等权威专家。见到革命老区来的同志,听完郭跃进等人的陈述,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领导们格外热情,他们表示,武夷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将会非常认真地予以研究和论证。走出中央党史研究室,外面寒风凛冽,天空阴郁,但郭跃进心里已经有了底。他说:“烈士已经长眠地下70多年,应该得到这个名份。”

  我市重视“原中央苏区县”申报工作。早在2006年初,市委、市政府就对我市“原中央苏区县”申报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并在这年6月,通过市委党史研究室向前来我市考察的省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口头提出要求确认武夷山为“原中央苏区县”的愿望。2008年3月5日,我市召开党政班子会议,研究武夷山申报“原中央苏区县”工作,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杨永华为组长的武夷山市申报“原中央苏区县”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广泛宣传,打好申报攻坚战。

  申报工作全面展开,市委书记郭跃进、市长胡书仁不仅经常过问、了解申报进程,听取工作汇报,及时做出指示,还多次亲自带队到北京、福州等地协调工作,并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全力支持。

  市委副书记杨永华对申报工作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经常对党史研究室的同志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原中央苏区县’将会成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文化遗产,含金量会越来越高,越来越珍贵。我们一定要确保申报成功。”杨永华经常与党史研究室同志探讨具体的“申苏”细节问题,多次带领有关人员到北京、福州、南平,与有关领导和党史专家沟通、探讨、陈述我市“申苏”事宜。市领导郑春、滕建明、卢善土、江书华等也多次深入调研党史工作,推动我市“原中央苏区县”申报工作。3年多来,为了申报“原中央苏区县”工作,我市有关人员共上北京6次。

  在2007年7月完成了申报“原中央苏区县”第一稿材料后,我市又十易其稿,终于得到各级党史专家认可。为了写好申报材料,两年来,市里相关部门人员加班加点,放弃了休假和双休日,并且经常工作到深夜。今年4月1日,南平市委党史研究室正式将武夷山市的申报材料上报省委党史研究室、省老区办,得到充分肯定。4月10日,省委党史研究室、老区办又正式报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中央党史研究室对我市为推动党史研究工作、申报“原中央苏区县”所做的努力表示肯定,并认为我市申报工作细致扎实,史料丰富,论证有力。在认真研究、审阅相关资料后,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中央党史研究室正式确认今武夷山市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属于中央苏区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南平市领导雷春美、龚清概、石建华等也都非常重视武夷山申报苏区工作,多次亲临指导,并参与重大活动。权威党史专家霍海丹、李蓉等人对武夷山“申报苏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申报工作:卓有成效多方认可

  为申报“原中央苏区县”成功,我市营造了浓厚的“申苏”氛围,为此我市各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两次上梅暴动催生了崇安苏区。2008年11月7日至9日,我市庄严隆重举办了纪念上梅暴动80周年活动,南平市、武夷山市主要领导参加。活动邀请了中央、省上党史专家和革命老前辈的后代参加。活动期间,在列宁公园举行了纪念大会。郭跃进在致辞中指出:
“缅怀先辈、继承遗志,我们要加倍努力又好又快地推动武夷山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老区革命传统,全力做好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武夷山一定会成为海西旅游的重要支撑、南接北联的重要通道、对台合作的重要基地、全省文化的重要窗口、绿色腹地的重要平台。一定会在建设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上取得新的成就,也一定会在海西绿色腹地建设中率先崛起!”方志敏女儿方梅动情地说:“1933年,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中央决定将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划入中央苏区闽赣省,从此,崇安苏区又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并按照闽赣省的部署开展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崇安人民为保卫中央苏区,捍卫革命成果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央党史专家李蓉还为我市干部、职工、部队官兵、学生等做了《上梅暴动与闽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参观了修缮一新的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上梅暴动遗址、大安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遗址等。此前的10月20至21日,我市还召开了纪念闽北新四军北上抗日70周年座谈会。这年9月1日至10日,在我市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全省党史研究室主任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研讨会、华东地区党史期刊会议先后在武夷山成功召开。武夷山曾是闽赣省委、闽浙赣特委、新四军三支队留守处,福建省委所在地,闽北新四军出发地,中共“七大”福建代表产生地,“赤石暴动”发生地 ,是福建省第一个解放的城市。这些历史给武夷山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和珍贵的历史文物。3年来,我市投入300多万元对大安、坑口、上梅等地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如今走进这些革命遗址,仿佛走进了当年腥风血雨的烽火岁月。郭跃进、胡书仁、杨永华、卢善土等市领导分别在《闽北日报》、《福建党史月刊》等报刊发表有关文章,介绍崇安苏区情况。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人员撰写各类党史文章50余篇,与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福建党史月刊》合作出了专刊一期,刊用文章30篇、照片58幅,受到社会赞誉。《福建日报》刊发多篇有关武夷山中央苏区情况的文章。《闽北日报》整大版刊发武夷山苏区的专版。为了全面反映崇安苏区时期党组织、政权、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情况,市委党史室与市电视台等单位一起拍摄了《直指武夷山下——纪念崇安苏区划入中央苏区闽赣省75周年》、《英灵万代留武夷,星火千古耀崇安》、《上梅记忆》等电视片。所有前来检查党史工作的领导和党史专家,都能通过这些专题电视片了解当年崇安苏区情况。

  市委党史研究室承担了中央苏区县论证工作。经市委党史研究室整理、挖掘、研究,“原中央苏区县”论证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大量的历史事实证实,崇安苏区隶属中央苏区范围的时间与面积,完全具备申报“原中央苏区县”界定的条件。

  “中央苏区”时期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要证实武夷山(崇安)为中央苏区范围,就要收集大量的党史资料。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多年挖掘、积累我市党史资料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认真的专题调研与增补完善,到各地查阅原始档案、文献、报刊资料,多方寻访历史当事人,对崇安苏区历史进行深入、细致、翔实的研究考证,为证实武夷山为中央苏区范围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收集资料,党史室同志冒着严寒、酷暑前往北京、黎川、南平、福州等地查找有关革命历史文献,以及老同志的回忆材料和国民党方面的文献资料。2007年底,北京的气温零下10度,罗永胜等人在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查找资料,一坐便是几个小时,手脚被冻得几近麻木。2008年2月,正值冰灾袭击我国南方,罗永胜等人顶着寒风、雪雨到江西黎川(当时中央苏区闽赣省省会)县图书馆查阅资料。8月,烈日当空、酷暑难当,为了查找资料,他们又到南平、福州等地,常常是汗流浃背,头晕眼花。除了到有关图书馆、博物馆查找资料外,他们还走访了许多健在的革命老前辈和已故革命老前辈的后代,召开了多场座谈会。经过数月奔波,收集了历史文献资料300多篇,照片100余张。

  浓浓的工作氛围,使各级领导、革命老前辈后代、党史专家以及社会各界感受到了武夷山老区人民深厚的革命情怀,从而对崇安老苏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老区人民有了更深厚的革命情谊。这些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市申报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党史部门的认可和大力支持,为申报“原中央苏区县” 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来源-(蔡锦生)



   
     

[关于我们]   [服务指南]   [网站广告]   [本站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 武夷山旅游新天地 旅游产品由武夷山大自然旅行社有限公司提供 许可证号 L-FJ50053
本网站所引用相关图文,如有牵涉到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进行删改
电话:0599-5231338(总机 24小时客服热线) 传真:0599-5231337
本网站法律服务由福建红袍律师事物所彭俊仁律师提供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国家旅游度假区红袍步行街崇义园C301室  邮编:35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