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旅游新天地  
 
  当前位置:武夷山旅游新天地首页>>旅游新闻>>从这里走向世界 纪念武夷山风景区开发三十周年

从这里走向世界

纪念武夷山风景区开发三十周年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后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至今已匆匆走过了三十个春秋历程。

  三十个年头,对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来说,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君不见:她在这短短三十年中发生的巨大变化,较之过去三千年光阴,实际还要超出无数辈荣光。她以往的几度辉煌,声誉覆盖面似乎仅限于海内,而今日的辉煌,她的声誉已传遍海内外。看到今天的成就,亦应记住昨日的辉煌。

荒 睡

  回瞻她的漫漫辉煌史,她是否曾招致寿星彭祖的青睐暂且搁置,但架壑船棺却佐证了她在四千年前即有高人木妻 止寄宿;秦汉间的皇太姥、武夷君以及诸仙传说,汉武帝以干鱼祭武夷君,这有史可查。自魏晋直至中唐这850余年间,顾野王、李商隐、张绍以及众多仙家羽流,为她的清丽而倾倒;南唐迄两宋300年内,几度列为皇家直辖管理,使她步入早春,容光焕发,成为祖国东南一座文化名山。然而此时她已艰辛地跋涉了三千余年。其后她几经兴衰起落,最终由灿灿然归于寂寂然,进入休眠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她曾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60年代初,朱德委员长、谭震林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全国美协副主席吴作人等相继登临视察;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臣、省长叶飞亦相继来山考察,她的丰姿之美,得到诸位领导人的赞赏和称颂,回而促使上海大学、华东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福建农林学院师生,接踵进山调研。同时促使当地政府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人民政府的重视,于1959年5月发布了《关于保护武夷山风景区的通告》,福建省人民政府随即成立了福建省武夷山管理处,着手对她进行重新开发。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此举被叫停,她依然沉睡未醒。

复 苏

  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但吹暖了祖国大地,也吹暖了武夷山。她在这和煦的春风拂拭下,擦去了覆盖在她面容上的尘垢,慢慢地苏醒了。

  1978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恢复了福建省武夷山管理处,邀请南京工学院副院长杨延宝教授,率学院建筑研究所设计组人员,到武夷山帮助进行风景资源调查和开发规划设计工作,开始为她梳理睡容。崇安县人民政府成立武夷山景区规划队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建设委员会。

  初醒的武夷山风景区,因昏睡久处荒寂,造成“形容衰败,体质虚弱”症,开发需从“整饰容貌,增强体质”入手。这就要首先对她进行认真、详细的“体检”,然后根据“体检”情况,立方“医治”。为此,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于1980年2月,成立福建省武夷山管理局,以便开展工作。同年4月省政府责成省建设委员会牵头,调集建阳地区建委,福州、厦门、泉州建委,武夷山管理局有关人员,深入景区再次作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调查、核实第一次调查数据,提出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为医治她的“创伤”,恢复她的“体力”,整理修饰她的“娇容”开出一系列处方。

  为保证处方(《总体规划》下同)达到最佳效果,福建省武夷山管理局于同年11月邀请了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杨廷宝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汪菊英以及国家城建总局,园林总局,北京、上海园林局,北大、清华、同济等大学园林专家学者40余人,对处方进行评议。通过评议,提出具体实施的原则:保护与建设,保护是第一位;建设的重点是绿化:以大自然真山为主体,提倡清秀宁静,开阔明朗的布局;提倡民族与地方建筑风格,反对西洋化和庸俗化。这些具体实施的原则为风景区复元提供了有力的保
证。

回 春

  根据专家评审确定的“处方”,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建阳地区建委、武夷山管理局共同邀请中国建筑副理事长阎子祥、袁镜身、中国建筑研究院院长王华彬、建设部市容园林局副处长王秉洛以及华侨大学、南京工学院、北京大家、清华大学、华南工学院、四川、武汉、广西、浙江等城建有关单位专家、学者再次进行作技术鉴定,使处方更臻完善。

  为确保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福建省府既为武夷山管理局配足强有力的管理人员,而且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1981年初即拨款156余万元作开发经费。不久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又亲临武夷山指导工作,并决定从1980年至1990年,每年拨付100万元给武夷山管理局用于开发。

  按照“处方”医疗程序:第一疗程是清理景区颜面上的污垢和修补伤损疤痕。198l年中,景区搬迁了驻军392医院、内住国家单位7处,居民3O余户,同时整理、修复景区内古文化遗址、部分游览道工程十余处。自1979年至1982年的四年间,景区共修复、重建、新建亭台楼阁、寺院观堂、道路码头、石坊以及仿宋古街部建筑达60余处(座),使景区具备了开发旅游的条件,并得到国家认可。198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正式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重现昔日风采,再焕青春。自此,她又迅速地崛起,很快地成为东南一颗耀眼的明珠。

腾 飞

  随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品牌的提升,对她的开发建设、保护管理亦有更高的要求。在开发建设上:自1985年起至1997年这十二年间,景区共完成了“武夷宫仿宋古街”、“云窝、天游”、“大红袍”、“虎啸一线天”、“桂林园林”、“山北莲花峰、遇林亭窑址”等景区详规建设;同时新辟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理学文化旅游线路、闽越王城旅游专线数条;增建桃源洞老子、永乐禅寺弥勒佛、虎啸岩观音等巨型岩雕;新发现、清理、恢复古摩崖石刻共近4OO余方;全面整修各景点游览道、蹬道、拱桥、山经及护拦数十条。在资源保护方面:为净化、美化景区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杜绝对景区林木植被的人为破坏,景区管委会于1997年投资1亿元,实施全面整治工程,完成404户、23个单位,共计14万平方米的折迁工程,同时完成京榕、双利、南源岭三个安置新村共17.5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在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方面:修复、重建了朱熹纪念馆、朱熹创办的武夷书院、柳永纪念馆、古代名人馆、闽越王城博物馆、自然与人文博物馆、仙凡界游人中心等高品位建设项目,使景区的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得到充分展示,进一步凸显了她的“丹峰、青峦、清溪、碧水和灿烂历史文化”风姿。1999年12月l日,她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由此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事业发展,贵在持续。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脚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妆扮倩影。故景区管理部门近10年来,更进一步强化景区资源保护。他们从严格规划管理着手,组织完成《南入口区调整规划》和《南入口游客中心设计方案》、《环保观光车规划》等25项目的批报工作,而后投入建设实施。同时加强了对景区环境的监测,开展对文化遗产资源、植物、鸟类资源、环境质量、气象、水文、旅游等项目的监测,通过监测提出保护措施,开展依法治长治山活动,使景区得到较好的保护,于2008年11月,被世界旅游联合会授予“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称号。

  回顾30年漫漫发展路,景区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走来;展望未来,景区仍将迈着稳健的步伐,跨向更辉煌的明天。


信息来源-(乐裕贤)



   
     

[关于我们]   [服务指南]   [网站广告]   [本站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 武夷山旅游新天地 旅游产品由武夷山大自然旅行社有限公司提供 许可证号 L-FJ50053
本网站所引用相关图文,如有牵涉到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进行删改
电话:0599-5231338(总机 24小时客服热线) 传真:0599-5231337
本网站法律服务由福建红袍律师事物所彭俊仁律师提供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国家旅游度假区红袍步行街崇义园C301室  邮编:35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