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旅游新天地
武夷山印象大红袍门票预订
 
加入收藏
公告:
武夷山旅游新天地特别为您推出全新旅游行程和特价酒店预订!
搜索酒店
当前位置:首页 > 武夷山旅游资讯 >武夷文化的鸿篇巨制武夷山志及其作者董天工
武夷文化的鸿篇巨制武夷山志及其作者董天工

    1998年年底,福建省武夷山市为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作为驰名中外的武夷山,齐全的文本资料送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令世界遗产申报委员会官员们吃惊的是:与武夷山同样出名的,还有一部详细记录名山人文历史的山志!它就是清代武夷山籍学者董天工编纂的《武夷山志》。加拿大人文地理学博士生导师尤里·希尔金称:《武夷山志》作者在200多年前就能用当代归类法、系统法、图示法来编纂地理文化史,是非常了不起的杰作。

   《武夷山志》是迄今为止研究武夷山风景名胜、奇闻怪趣、地理特征、三教(儒、释、道)同山、物产习俗、羽流隐士、诗词书画、摩崖建筑、石刻景观等文化资源的权威史料。董天工与其他著作者不一样的是,他是把身心都埋入武夷奇山秀水的怀抱中去创作、去编纂的。他在遍览武夷山水、收集旧志诗文的基础上,吸收前人的创作经验,成功地把《武夷山志》编纂成武夷文化的集大成者。董天工将明代衷仲儒编的《武夷山志》、明代徐表然编撰的《武夷山志略》、清代王梓《武夷山志》、清代王复礼修撰的《武夷九曲志》四种不同版本进行考证、订正,以自己的创新思路来定稿,终于在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编成15万余字、8册、24卷的《武夷山志》。该志详细叙述了武夷的山水、形胜,历代所受封赐,并详尽介绍了到过武夷山的诸多名臣、官宦、隐士、僧道等等,还记录了一些古建筑的兴废更替及山中古迹、物产等,为后世研究武夷山的自然与人文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董天工(1703—1771),字材六,号典斋。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曹墩人。为曹墩董氏十二世祖,清雍正元年拔贡生。董天工自幼生长在武夷山中,性爱山水,工于诗文,拔贡后便涉足官场,曾先后在福建、河北、安徽等地任职。董天工清廉勤政,业绩可嘉。晚年曾跨海东渡到台湾彰化县创办学校,广收学生,自任教谕。如今,彰化县许多地方还留有董天工祠。董天工还根据自己在台湾的眼见耳闻,“靓山川之秀美,水土之饶沃,风俗之华丽,物产之丰隆,有见有闻,退而识之,稽成文献,编册成书”,出版了《台湾见闻录》。

   董天工68岁因病卒于武夷山,墓葬于幔亭峰下今“大王阁”后山。董天工墓长约5米,宽约1.5米,现保存完好,墓前竖石碑一方,高1.4米,宽0.54米。碑文为:“嘉庆十三年岁在戊辰大吕月吉旦皇清品授奉政大夫董公典斋一府墓 子敕、勷、劻,孙国求、珽、珠、□(空缺)、珍、瑛、琅、瑄、璠、璋、琬同顿首百拜。曾玄孙繁衍不及备载。”1992年12月,经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让董天工永世长存的,是他生前用心血与智慧垒建的另一座丰碑——《武夷山志》。

   董天工为编纂《武夷山志》吃尽苦头。为了避开尘世喧嚣,潜心研读史料,他选择了武夷山36峰中的最险一峰——接笋峰的留云书屋遗址隐居下来。接笋峰是武夷山云窝景区一绝,千仞绝壁临水,三面绝壁连接山峰。接笋峰北面高耸着两列奇峰即仙掌峰、天游峰;南倚隐屏峰。峰峰对峙的峰脚下是著名的“茶洞”。历代都有名羽雅士在洞内卜筑隐居,如宋代刘衡建“中隐居”,明代李钟鼎建“煮霞居”。康熙五十三年,董天工的父亲董茂勋别出心裁,沿溪探索,终于看中云窝的接笋峰。他悬梯为路,搬运砖块,打造石条,在半山腰处构筑书屋。此处悬崖突显,书屋匿于峭壁脚下,石条为基,砖墙为壁,雨不可袭。因接笋峰常年云雾缭绕于峥嵘山石间不去,所以董茂勋命名为“留云书屋”。清《武夷山志》载,康熙五十四年冬,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曾至此造访,与主人纵论义理,切磋学问,并为撰《留云书屋记》,还题了“留云书屋”匾。董茂勋年迈,无法攀登接笋峰,留云书屋寂然于悬崖峭壁上。

   他的儿子董天工早有承继父亲编纂《武夷山志》遗愿的志向,可是身在官场的他,公务缠身,久未如愿。就在董天工因治蝗有功被朝廷提升时,不幸其母去世。董天工正好找到了脱身官场安心著书的机会。他弃官返回武夷山守孝,足穿芒鞋,身背书囊,头戴竹笠,跋山涉水,来到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接笋峰悬崖上,来到父亲构筑的留云书屋内,清除遗址荒疏,又用俸禄盈余修了一处望仙楼。由于是在悬崖峭壁间生活着,他很少出山。一年四季食物匮乏,就以流泉野菇补之。寂寞时仰望星斗流云。蛰身岩洞中的书屋,静心披阅史籍,勤勉考据山水方位,实地踏勘古代人文遗存,两个寒暑过去,董天工终于完成了《武夷山志》这部鸿篇巨制。

   曹墩村是董天工的故乡。董天工在这里还创作了大量赞美武夷山的诗篇,其中一首是写故里曹墩村的:

   幽屐烟村二度停,板桥茅店影零星。
   云山四绕双溪绿,楼阁千家一角青。
   白塔峰高尖似笔,金狮山瘦削如屏。
   披图游迹分明在,留得清名后世听。

   这是董天工为家乡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中也抒发了他编写《武夷山志》的感慨。这首诗展示了曹墩村的独特的村落风水意象。全村396户,1610人,面积0.6平方公里。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九曲棹歌》中,就有关于曹墩的描写: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诗句中写到的“平川”,即平川府,就是现在的曹墩村。九曲溪回环流至该处时,溪水由激荡放缓,回旋冲刷出坦荡洲渚,沃野千里,邑人四季耕作,使之成为良田万顷。先民曹氏于此筑土墩垒神台,以祀社稷。墩,就成了早期的村落标志。后平川之名渐被曹墩取代。董天工为乡人所撰的《曹墩村志》及民国年间编印的《崇安县新志》,对此都有记载。

   如今董公故里已辟为乡村旅游景点,向游人开放。董公故居的花园“影翠轩”,历经沧桑后唯留一棵长势旺盛的铁树,在诉说着昔日的历史。曹墩地处九曲溪上游大峡谷入口处,多云雾且雨量充沛,处处幽兰丛生,曹墩人家家户户都有养兰花的习惯。一种独特的兰花,被村里人称为“董公兰”。

   武夷山成了中华名山,世界名山。荟萃武夷名山历史的,是董天工。他的著作里所描绘的图文,为今天万千游客提供了武夷山“导游线路”和“解说词”。可以说,董天工活在《武夷山志》的字里行间……

 

 
 
 
旅游热线:0599-5231338
团队传真:0599-5231337
手机(微信同号):18960695572
武夷山概况 景区门票价格 天气预报
武夷火车时刻 邵武火车时刻 汽车时刻
 
武夷山一晚两日风景区全景点游
武夷山两晚三日游(武夷山风景区全景点游)
武夷山一晚两日风景区(天游峰+九曲溪+青)
武夷山两晚三日风景区+保护区全景点游
武夷山、厦门精华四日游
 
武夷山景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
[武夷综述]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
[风光之旅]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介绍
[生态之旅]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介绍
[生态之旅]武夷山原始森林公园
[生态之旅]武夷山青龙大瀑布
[生态之旅]武夷山大峡谷漂流 激流戏水
[生态之旅]武夷山龙川大峡谷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武夷山玉龙谷
[文化之旅]武夷山城村闽越王城介绍
[红色之旅]武夷山红色之旅,赤石暴动旧址
  [资讯]姚晨出镜全新版《福建如你》
  [资讯]武夷寻茶 岩谷花香 武夷超级山径赛
  [资讯]康复养老项目 武夷山打造康养圣地
  [资讯]首个自助越野赛 武夷山漫越野启动
  [资讯]低碳牵手武夷山 武夷山旅游新气象
  [资讯]保护绿水青山 武夷山提高生态补偿
  [资讯]武夷山大红袍航天诱变育种取得成果
  [资讯]武夷山景区调整对老年游客门票优惠
  [资讯]武夷山发现大型古堡遗址
  [资讯]美中旅游业联合协会访问武夷山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指南 | 支付平台|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旅游博客 | 友情链接 | 合作交流
版权所有 武夷山旅游新天地 旅游产品由武夷山大自然旅行社有限公司提供 许可证号 L-FJ50053
电话:0599-5231338(总机 24小时客服热线) 传真:0599-5231337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国家旅游度假区红袍步行街崇义园C301室 邮编:354302

本网站所引用相关图文,如有牵涉到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进行删改。
本网站法律服务由福建弘袍律师事务所彭俊仁律师提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