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许多年前,我在一本书里读过一位平凡、普通的美国老太太眷恋武夷山的诗,其中“假如我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迷了路,请把我带到中国福建的武夷山……”恰如美丽而灼目的闪电,瞬间击中我的心灵,使我久久忘怀不了这位既不是作家也并非诗人的异域老太太,那简单、生动、形象地表述武夷山之美,我被她的永恒深刻震撼。
3年前的一个机会,我终于有幸游历武夷的碧水丹山、人间仙境了……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属中亚热带地区。这里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属罕见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杰作。武夷山自然风光独树一帜,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在此设立武夷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内一条幽深清澈的九曲溪盘环山中,两岸丹崖林立,千姿百态,形成“一溪贯群山,两岸列岩岫”的山水相融景观。九曲溪两岸分布着36奇峰、72洞、99岩、108景点,顶斜、身陡、麓缓,昂首向东,如万马奔腾,气势雄伟。浮光山色中融注了中国传统的诗情画意和美学意境。游者乘一叶古朴的竹筏顺流而下,可赏奇拔秀伟、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形象美;可观青山碧水、赤壁褐岩、绿树红花的色彩美;可品泉歌鸟鸣、浪击轻舟、篙点河床的听觉美;可看流水游鱼、浮云飞鸟、艄工游人的动态美;可睹云聚山涧、雾锁峰腰、雨罩群山的朦胧美。身临秀色美景,有如漫步奇幻百出的山水画廊。山不高有高山之气魄,水不深集水景之大成。浮光山色中又散落着众多的古文化遗存,将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智慧、人的劳动融于自然山水之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给人以浑然天成的和谐美感。武夷山正因有了九曲溪这脉永远流淌的灵魂,那大自然造化的峰峰壑壑,才显出其那最原始的本色和功力。这就是游者所要寻觅的那份情趣与惬意。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典型例证。据科学考证,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1979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565平方公里之多,这里有茂密的森林,陡峭的斜坡,深邃的峡谷和华东大陆最高峰,随着海拔递增,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针叶阔叶过渡林带、温性针叶林带、中山苔藓矮曲林带和中山草甸五个植被带。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3%。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武夷山成为地理演变过程中许多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物种资源极其丰富。据考证,已知植物种类3728种,几乎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已知动物种类5110种,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之窗”。1992年被世界环境基金组织确认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境内的“古闽越”、“闽越族”文化遗存是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朱子理学在此发祥、传播,使武夷山成为研究东方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越”文化和其后“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至今武夷山悬崖绝壁上还遗留着体现古越人特有葬俗的架壑船棺和“虹桥板”等,距今约3800多年。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外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悬棺,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越”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是江南目前发现的最完整、出土文物最多的汉代古城址。
武夷山的武夷岩茶饮誉中外。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武夷山第一棵茶树就是武夷君栽种的。后来,人们为了不忘武夷山第一棵茶树的来历,就在茶树生长的岩壁上刻下了“茶洞”两个大字。“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宋代著名诗人范仲淹的诗句,形象而精炼地诉说了武夷岩茶源远流长的历史。武夷岩茶系乌龙茶中的珍品,它以色泽澄亮、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品质优异而驰名天下。岩茶品名多达1000余种,最著名的当推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四大名丛。尤其是岩茶之王大红袍堪称国宝。这些名丛占据山水之胜,数百年来以其优美的风姿而独树一帜,各领风骚,深受中外人士的推崇,赢得了人们越来越高的赞誉。
“岱宗雄奇世无伦,黄山幽邃自古闻。桂林秀色甲天下,未若武夷集一身。”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冯牧的诗句,道出了武夷山雄奇险秀的旖旎风光。武夷山是我心中永恒的灵山秀水,也是我今生永远难忘的旅游胜地,我为自己有幸游历这一片神奇的土地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